“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報道
察北管理區:打造美麗鄉村與產業綜合體
鄉村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近日,人民網“我和我的新時代”鄉村振興采訪調研活動走進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聚焦當地鄉村治理的有效舉措,依托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新探索。
察北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內蒙古高原南端,前身是國營察北牧場,先后隸屬中央農業部、河北省農墾局,是歷史上著名的國家“三號軍馬場”。多年來,特殊的行政體制、較小的經濟規模、巨大的投入差距,農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治理、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與周邊縣區相比較為落后。
發展的落后也導致年輕人紛紛外出,進而引起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截至2017年底,全區農宅空置率50%以上村莊接近一半,涉及2548戶、5588人,占到全區村莊近一半人口。
為了改善鄉村面貌,給老百姓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立足村莊數量少、基礎設施落后、改造成本高、村民搬遷意愿強的實際,察北采取城區分散安置、易地新建、聯村并建、就地整治四種綜合治理模式,投資10億元進行全區全域村莊治理。
2018年6月,察北拉開農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治理工程序幕;2020年5月,全面啟動了農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莊治理,2021年底6個新建中心村、2個就地整治村全面完成整治,實現了產業配套、污水處理、垃圾治理、廁所革命、自來水入戶、道路建設、面貌改造“七個徹底扭轉和全覆蓋提升”。統一配建252套互助幸福院、公租房,全面保證困難群眾享受到與其他群眾同等的住房條件。
一排排新建的小樓、整整齊齊的連排民居,一條條干凈整潔的硬化道路……如今的察北,“顏值”提升明顯。
“空心村”的煥然一新,加強了察北聯動發展的全新格局。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察北出手瞄準小而特,落筆對標精而美,規劃了“1+8”的城鄉發展格局,即一個主城區和8個中心村,全面實現城鄉要素、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主導產業等一體化、融合化、均等化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察北引進旗幟等乳業龍頭企業,打造“品質化種植、科學化養殖、產業化打造、資源化利用、融合化發展”的全鏈條乳業產業,成為全省優質奶源基地和張家口市奶業發展核心區。
奶產業鏈上游種植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居民進行飼草種植,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幫助居民增加了收入。同時,還形成訂單種植的新產業模式,累計帶動冀、蒙、甘、晉等地區種植飼草20多萬畝,成為了區域性產業。
產業建在家門口,掙錢不用往外走。立足支柱性產業,察北在離居民最近的地方,建設了一批發展前景好、與居民勞動能力相契合的產業,確保每個村、每一戶都有產業覆蓋,打造了走出了一條“三個打造”鄉村產業轉型發展之路,即:在家門口打造種植基地,發展規模種植業;在家門口打造養殖園區,發展特色養殖業;在家門口打造生態農場,發展精品果蔬業。
緊盯特色乳業、綠色薯業兩大產業前端的飼草、馬鈴薯供給,察北大規模流轉土地,在家門口打造了規模種植基地,全面推廣優質飼草和馬鈴薯種植,目前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馬鈴薯每年畝均收入1500元,飼草每年畝均收入400元。
結合全村人口勞動能力,察北在“空心村”治理過程中,以不改變村民生產方式為前提,在新建中心村配建建設了養殖園區,總共328套養殖區,每套可養殖肉牛15-25頭。養殖園區既保障了原有養殖戶的利益,又推動了畜牧養殖規范化發展,還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按戶均15頭養殖規模算,僅養殖園區一項預計可為養殖戶實現年利潤3400多萬元。
在察北沙溝鎮哈爾胡洞村,察北打造了一家集生態草莓、哈密瓜、西紅柿、胡蘿卜、土豆、水果洋蔥、溜達豬等高端果蔬、肉品種養于一體的原生態農場,所種養的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目前擁有會員1500余人、拓展微店、電商120余家,年銷售收入達400萬元。
如今的察北,不僅村容村貌大大提升,相關產業也圍繞村莊大力展開,“空心村”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了美麗鄉村兼產業綜合體,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未來察北將傾力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行動,持續做強主導產業,發揮我區農業資源稟賦豐富多元的特點和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特色富民產業,加快培育農業全產業鏈,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促進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察北管理區黨工委書記薛美華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