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2021无码国产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久久综合给久合久久综合

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經濟“三季報”公布 這些看點值得關注!

2022年10月25日08:28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經濟“三季報”公布 這些看點值得關注!

  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2022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0%,主要指標恢復回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如何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總體表現?都有哪些重點和亮點?還需要我們從哪些方面繼續努力?《新聞1+1》連線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共同關注:中國經濟“三季報”,怎么看?

  如何看待恢復向好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

  主持人: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為3.9%,明顯好于第二季度的0.4%,但還沒有恢復到第一季度4.8%的增速,怎么看待其中原因?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第三季度面臨著三重沖擊。

  一是高溫天氣的影響;

  二是疫情多點散發;

  三是歐美滯脹所帶來的全球經濟下滑。

  這三大因素在第一季度時我們沒有面臨,因此目前出現擺脫低迷、復蘇鞏固的態勢,也超越了很多人的預期,特別是超越了國外一些機構投資者的預期,他們認為中國今年全年不會超過3%,但事實上我們在第三季度的復蘇作用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已經達到了3.0%,因此這是比我們很多人預期要好的一個復蘇。

  消費、投資、出口的“三駕馬車”,誰在挑大梁?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首先從前三季度GDP增長的貢獻率來看,第一要素毫無疑問是消費的增長,消費在前三季度里的貢獻率達到了41.3%,是“三駕馬車”里最為重要的。但是如果把貢獻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就會發現,消費的作用有所下滑,下滑了接近20個百分點,但是26.7%的投資水平較去年同期是明顯上揚的。所以如果從貢獻率的邊際貢獻來看,毫無疑問投資的貢獻最大,特別是在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雙重推動下,今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明顯復蘇。

  9月消費數據,反映出怎樣的特點?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這里面汽車消費占了大頭。同時,一些新業態的消費也明顯呈現出上揚的態勢。這些變化與整個政策、技術提升都有關系,特別是目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一系列問題的狀況下,我們發揮了制造業大國的優勢,發揮了我們在前期新能源轉型上的一些優勢,起到了“異軍突起”的作用。

  如果從整體消費的提升來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1)服務類的一些消費,必須擺脫疫情沖擊;(2)裝修、家具等與房地產相關聯的消費行業,必須擺脫房地產低迷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整個消費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它依然處于相對疲軟的狀態。

  前三季度投資總量在改善,投資結構還需要怎樣的改變?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從投資總量看是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但是,從結構來看會發現是一個分化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持續上揚的過程中間,房地產投資還在持續下滑。這個進程里,我們很明顯地看到幾個很重要的空間。

  第一,如何能夠穩定房地產投資,使它快速觸底,這是我們經濟復蘇的一個關鍵;

  第二,持續加速科創、投資產業升級,使制造業的投資能夠進一步上揚,因為三季度,制造業增長4.1%。但是隨著未來中國制造業大國效應的顯現,在全球滯脹的狀態里,它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

  第三,基建的投資空間可能已經達到了相對飽和的狀態,因此從結構的變化就能看到未來依然有投資空間,不過要注意整個結構的布局,要在提升整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投資信心上面要下足功夫。

  可持續增長的外貿因素有哪些?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最為核心的反映是在出口上,出口的穩定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在目前這樣一種格局下已經全面顯現。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通過內外貿一體化所形成的成本競爭力對沖全球滯脹,特別是大宗商品波動所帶來的沖擊,從而贏得新的競爭力。

  (2)我們這些年來技術的升級,尤其是在數字化方面,使我們很多新的競爭力開始體現。這里面最為明顯的就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

  (3)政策在持續加力,我們一些外貿優惠政策、營商環境政策,再加上匯率政策的聯動將會形成持續效應。

  (4)雖然國際層面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全球滯脹、供應鏈的一些問題,給我們帶來了戰略性的契機。因此在目前的狀態下,我們一定要看到整個世界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異軍突起”所提供的戰略機會,使我們的外貿能夠更上一個層次,在整個世界出口低迷的格局形成一個新的態勢。(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趙竹青、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