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看點——
從上市公司年報看中國經濟:基本面穩步增長 持續分紅增強信心
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截至到今年5月3日,除已公告擬延遲披露和退市、重整的公司外,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共5067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報告。
多位專家表示,綜合來看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基本盤,在2022年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復跌宕、“三重壓力”持續等困難,整體業績的“基本面”保持了穩步增長,并持續推進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資本市場推動產業、資本、科技正向循環作用進一步凸顯,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結構、生態進一步改善;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持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回報投資者,年報現金分紅金額創歷史年度新高,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
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實體經濟展示較強經營韌性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2022年經營業績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境內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1.53萬億元,同比增長7.2%;實現凈利潤5.63萬億元,同比增長0.8%,整體業績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據梳理,滬市主板公司202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0.55萬億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4.16萬億元,同比增長2%;扣非后凈利潤3.95萬億元,同比增長3%;相較2019年,3項經營指標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8%、6%和7%,特別是在營收方面,近6成公司營收擴大,近3成公司營收超百億元;在凈利潤方面,超8成公司實現盈利,近5成公司實現利潤增長。
科創板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突破萬億元和千億元,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2120.49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歸母凈利潤1135.89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907.81億元,同比增長9%;科創板全年營業收入的平均數由18.15億元上升至23.44億元,歸母凈利潤的平均數由2.08億元上升至2.20億元,穩中向好的趨勢顯著。
2022年,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501.91億元,平均實現營業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22.1%;全年共實現凈利潤138.11億元,平均實現凈利潤7230.81萬元,同比增長12.17%,盈利面達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過30%,2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42家公司連續三年實現利潤正增長。
2776家深市公司在2022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近20萬億元、歸母凈利潤9279億元,總市值約35萬億元,整體業績再上新臺階。
“基本面”數據穩步增長的背后,是實體類上市公司展現出的更為良好的高質量發展勢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剔除金融行業和“三桶油”,2022年近六成(2884家)實體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五成(2337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近四成公司保持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上交所數據顯示,滬市主板實體類上市公司202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1.25萬億元、凈利潤1.90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7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5%;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覆蓋2倍利潤規模,體現較強的經營造血能力。深交所也表示,實體類公司2022年平均營業收入達67.70億元,同比增長8%,平均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7%。
對此,中國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張平表示,2022年我國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好于整體經濟增長,體現出上市公司增長的新動力已經形成,特別是科創、創業板營收和利潤創新高,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發展快,國際出口帶動企業發展等增長動力顯現。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開源證券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2022年我國制造業和出口相關保持了較好的韌性,海外業務占比超30%的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增速超10.3%,遠超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消費在疫情后的緩和期出現快速回暖反彈,全年累計來看部分消費行業公司營收實現了正增長。所以總體來看,雖然去年經濟整體較差,但仍有近六成上市公司營收實現正增長,保持了較好的韌性增長。
科技研發不斷深入
新興動能日益提升
上市公司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中積極作為,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水平。
綜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公開數據,2022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合計研發投入8412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9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通信行業;科創板公司合計投入研發金額1284.68億元,同比增長2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6%,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居前;深交所企業研發投入合計超6600億元,同比增長近15%,其中有9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20%,385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107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北交所公司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共計67億元,同比增長18.03%,平均研發強度4.46%,約為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也顯示,上市公司充分發揮需求牽引主力軍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2022年底累計披露專利數量超140萬個,較上年增長17%以上。積極凝聚科技研發人才,2022年上市公司披露研發人員共257萬人,全力推動各產業補鏈強鏈升鏈延鏈。
張平表示,從現有的數據看,上市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主要是來自于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三個創新板塊中科創板平均研發強度最高,達10.53%,全市場高技術制造業公司研發強度達6.71%,大量企業靠增加資本支出來調整自身的技術和企業方向,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此外,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投入,也表現在人才占企業用工比的提高,而企業的高研發投入也提高了毛利水平、加強了企業定價能力。
孫金鉅認為,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水平,“硬科技”創新屬性更加突出,帶動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研發資金持續涌入科技創新和新經濟新產業,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也有效促進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大額研發投入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不俗的市場表現,研發創新實力已成為支撐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要素。
持續分紅增強回報能力
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
隨著上市公司的成長和發展,給予投資者合理的回報,為投資者提供分享投資成果的機會,共享企業發展成果,進一步提升投資者信心,成為上市公司的責任和義務。
根據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數據,高水平、多形式向投資者分紅,共享發展碩果成為2022年上市公司的一大亮點。
2022年,滬市主板共有1194家公司推出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7%,現金分紅總額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具體來看,分紅金額方面,161家公司派現10億元以上,26家派現100億元以上;分紅比例方面,864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占比72%,287家公司分紅比例超50%,635家公司連續3年分紅比例超30%。股息率方面,以整體法下的年末收盤價為基準,2022年平均股息率3.6%,較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其中,113家公司股息率超過5%,34家公司連續3年股息率穩超5%,現金分紅的市場文化日益濃厚。
科創板公司現金分紅水平也再上新臺階,2022年度共有334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方案,總額317.71億元,228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數量、規模均同比提升。其中,77家公司現金分紅金額超過1億元。中國通號、傳音控股、天合光能分紅金額分別達到18.00億元、14.47億元、10.39億元。
北交所共有154家公司在2022年推出現金分紅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數的8成以上,現金分紅總額達到41.55億元,其中近7成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股份回購方面,2022年30家公司發布股份回購方案,回購金額合計7.32億元,超過近2年總和,大幅提振市場信心。
深市公司2022年現金分紅總額達4255.47億元,456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50%,925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除了現金分紅,深市2022年共推出股權激勵計劃396單,涉及股份數量60.7億股,平均惠及371人;推出員工持股計劃186單,涉及股份數量31.3億股,平均惠及467人。
孫金鉅向人民網表示,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整體財務質量不斷提升,為連續穩定的現金分紅奠定堅實基礎。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回報投資者,既切實履行了社會責任,同時也給市場傳遞信心與活力,助力A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在分紅政策上,上市公司應努力使紅利預期平穩變化,如果分紅增持確實需要做出較大調整,應盡可能未雨綢繆,努力確保這種行為不被市場誤解。對投資者而言,應該更多關注紅利的相對變化,而不是絕對數量。
張平則認為,在業績上漲的同時,上市公司分紅1.8萬億元,超過了再融資9千億元,為長期投資打下了現金流分紅的基礎。他認為,現金分紅一方面來自于監管,另一方面更來自企業內生化要求,企業發展靠規模擴張已經讓位于提高研發的內生增長,因此有紅利可分,也傾向于更好地為股東創造價值,贏得長期的投資價值。(實習生胡琦蘭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