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鄉村振興·中國力量”系列訪談
蔣鈴:抓特色產業樹文明新風 擘畫一幅有鳳縣特色的鄉村振興圖景
地處秦嶺南麓、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0.4%的陜西省寶雞市鳳縣,近年來聚焦“綠色振興、追趕超越”主題,穩步走在實現“特色農業”“旅游效益”“生態工業”“就業創業”“品質民生”五個“倍增”的路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梯次推進,人民網推出“鄉村振興·中國力量”系列訪談。本期訪談邀請到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蔣鈴。蔣鈴在訪談中介紹說,鳳縣始終把建設宜居宜業、百姓幸福的新鄉村作為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并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優化治理方式、提升鄉風文明等方式逐步邁上新階。
堅持“一網四化”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022年,鳳縣被確定為陜西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據蔣鈴介紹,為持續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水平,鳳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謀劃基層治理創新,構建了“一網四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其中,“一網”即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四化”即組織建設規范化、鄉村產業特色化、為民服務常態化、基層治理精細化。
“同時,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創立了‘紅小鳳’志愿服務品牌,建成了‘七彩鳳縣智慧管理平臺’,依托城鄉21個網格,建立了三級微信群,讓各級干部進群入網,和群眾面對面,實現干群零距離、服務零障礙。”蔣鈴說。
優化鄉村治理離不開有力的人才支撐。蔣鈴表示,近年來鳳縣培養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手抓本土人才培育,一手抓外來人才引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了人才基礎。
關于鳳縣留才、育才、引才的方式,蔣鈴做了詳細介紹。一是讓本地的人留得住。鳳縣培育打造“鳳縣麝工”“雙鎮椒工”“平木藥工”“永安建工”“鳳州椒果匠”“坪坎礦工”等20余個縣鎮村三級勞務品牌,讓群眾實現在家鄉“留得住、能致富”;二是讓出去的人走回來。打好“親情、環境、服務”三張牌,以鄉情、親情、友情為依托,提供土地、資金、榮譽、崗位、稅收等五大補助,吸引在外的鳳縣人返鄉創業;三是讓高層次人才愿意來。加大產學研合作,全力支持鳳縣花椒實驗站建設,搭建合作橋梁,吸引外來專家和企業來鳳縣做科研、謀發展。
發展特色產業 拉動鄉村振興引擎
“談到特色產業,不得不說說鳳縣花椒和林麝這兩塊越擦越亮的招牌。”蔣鈴介紹說,鳳縣將大紅袍花椒、人工林麝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首位產業。現階段,鳳縣的林麝存欄量達到3.5萬頭,麝香產量達到180公斤,約占全國70%以上;全縣花椒留存7.3萬畝,年產干花椒4300余噸,產值達4.7億元。
在蔣鈴眼中,近年來鳳縣聚焦的“一椒一麝”特色產業,在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方式的同時,也為群眾增收帶來新突破。
據介紹,為了促進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鳳縣進行了深入思考、全盤布局。一是強化科研支撐,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建設花椒試驗示范站,直面花椒產量易受氣候影響的難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二是實施椒園托管模式,椒農將花椒園托管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借助社會化專業化力量,提供“耕、種、管、收、儲、銷”一條龍服務,緩解椒農無勞力、無技術、無資金等頭疼事。三是壯大產業鏈條,培育花椒深加工企業,開發芽菜醬、花椒油、花椒茶等系列產品,加快建設鳳縣花椒精深加工園區。
關于另一塊特色產業招牌林麝養殖,鳳縣也明晰了發展思路。據蔣鈴介紹,林麝所產的麝香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中藥原料。在林麝產業發展上,鳳縣一是用系統思維健全完善養殖體系。由政府出資,圍繞養殖獎補激勵、示范園區建設、基礎科研投入、人才培養等四大領域加大投入,建設完備的養殖體系。二是用鏈式思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讓群眾參與進各個養殖環節上,2022年林麝人工養殖產業帶動群眾就業3000余戶10000余人。三是用創新思維壯大村集體經濟。用村集體的財政資金修建林麝圈舍,老百姓利用自有資金或者小額貼息貸款來購買林麝,并與村集體按照股份比例合伙共養,共負盈虧、共擔風險。
“在花椒種植和林麝養殖兩個‘拳頭’產業的帶動下,2022年鳳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20元,增速7.1%。產業更旺了、農民更富了,發展信心也更足了。”蔣鈴欣慰地說。
近年來,在產業興旺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促動下,鳳縣構建了縣鎮村三級物流網絡,提升農村電商服務水平,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同時,通過電商直播載體對農產品進行信息溯源,使每份售出的農產品“有故事”“有文化”“有鄉愁”。據悉,今年以來,鳳縣全縣電商交易額突破7200萬元,農村網絡零售額實現3300余萬元。
鼓勵向善向好 奏響鄉風文明樂章
如何以文化建設為支點,幫助農村地區增志、興智,助力鄉風文明建設?也是鳳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
“我們按照‘一鄉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倡導文明新風,研究出臺移風易俗‘鳳十條’,創新農民學習會機制,不斷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機制等,助力鄉風文明向善向好。”蔣鈴補充說,鳳縣也借助農民學習會這一渠道提升村民精神風貌。把學習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果園、圈舍,為廣大群眾送理論、送政策、送技術,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學習,讓村民進得來、坐得住、聽得進、用得上、能參與。
鄉風文明往往與宜居宜業相輔相成,人更文明了、村更和諧了,和美鄉村的建設才能找到落腳點。
關于鳳縣的“和”與“美”,蔣鈴娓娓道來:“建設和美鄉村,既要外在美麗得體,又要內在充實豐富,面子里子缺一不可,宜居宜業至關重要。宜居,即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宜業,即以產業振興為抓手,讓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多渠道增收又致富。在此基礎上,還要持續健全硬件設施外,更要加強對人文精神與鄉村風貌的塑造。”
鳳縣的美,有四個層次。蔣鈴介紹說,鳳縣之美首先是秦嶺山水的秀麗。這里四季分明,被稱為七彩鳳縣,植被覆蓋率高,全縣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60天左右,是個天然氧吧;鳳縣之美也體現在宏厚歷史之中。從張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到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從唐玄宗入蜀祈福消災寺,到吳階吳磷據守和尚塬,無數英雄豪杰在鳳縣寫下壯闊史詩;鳳縣第三美是近現代以來,鳳縣的“精神之美”也吸引不少人前來感受,這里也成為了寶成精神、航天精神的記事本;鳳縣第四美,在于鳳羌融合的魅力。鳳縣是羌族的故里,這里的羌族民俗風情文化獨具魅力。
“歡迎大家來鳳縣做客游玩。”訪談結束時,蔣鈴向網友發出了邀請。(李凌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