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易佳 王天樂
2024年03月11日08:36 來源:人民網
【觀點摘要】
●通過對醫院分級管理體系進行重構,將醫院分類為研究型、臨床型和全科型,依據各地區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需求和疾病譜,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確保資源有效利用,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效率,來減少資源浪費。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
●醫療服務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密不可分。在醫療服務領域,眾多先進的技術已悄然在后臺發揮著巨大作用,為醫院提供了高效、精準的服務支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放射介入影像中心、放射科主任楊旗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
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盼,對衛生健康有了新需求。如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公立醫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放射介入影像中心、放射科主任楊旗做客《人民會客廳 2024兩會時刻》,共話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
以管理推進公立醫院供給側改革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一個診療島成為了“網紅打卡點”,患者來就診時針對某種疾病,內、外科聯合診療,超聲檢查、心電檢查同步進行,通過“醫生圍著病人轉”的服務模式,緩解患者“看病難”等現象。
“醫院需要加強專病特病的研究,滿足患者個性化醫療需求和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與此同時,也需要保護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如何平衡兩者,使其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楊旗說。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今年,王焱帶來了《關于醫院分級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議》。他建議,對現行醫院分級管理制度進行全面革新,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對新時代醫院分級管理體系進行重構,將醫院分類為研究型、臨床型和全科型,依據各地區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需求和疾病譜,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確保資源有效利用,提高醫療服務整體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著眼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
醫療衛生服務如何“強基層”?楊旗認為,應加強基層醫院與三甲醫院聯動,通過設立分中心或區域中心的方式,“抱團”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打通分級診療“最后一公里”,讓醫療資源匯入社區、惠及百姓。
以新技術新應用賦能診斷精準高效
全球首例機器人經導管二尖瓣微創手術成功實施、新一代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完成多例臨床試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啟用……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醫療場景的應用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臨床資料、臨床信息、大數據,包括影像、心電等數據通過人工智能處理,幫助我們進行診斷治療。”王焱說。
“我們已經將AI應用到臨床試驗中,快速對患者進行病史溝通和采集信息,作出初步判斷和指引。”王焱介紹,人工智能應用有利于提升診斷準確率和效率,減少溝通成本,讓患者享受到更“智能”“貼心”的服務。
楊旗表示,醫療服務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已密不可分。人工智能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特別是最新涌現的大模型技術,以及視頻生成技術等,已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而深入應用。在醫療服務領域,眾多先進技術已悄然在后臺發揮著作用,為醫院提供了高效、精準的服務支持。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醫生。我們希望它來幫助我們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救治更多的患者。”楊旗表示,要堅持依靠黨建引領,秉持高質量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持續加強醫療隊伍專科人才的培養與建設。“未來的醫療服務必將朝著更加精準、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我們始終以病人為中心,竭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提升,我們在追求技術精湛的同時,更應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與深層次的心理溝通。這不僅是醫療服務的應有之義,更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醫療服務,實現醫療技術與人文關懷的和諧統一。”王焱說。(實習生陳旭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