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業界: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生態保障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余璐)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完善政策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科技支撐等方面,提出了引導和促進科學綠化的政策制度措施,為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建設美麗中國指明方向。
科學綠化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
《指導意見》指出,科學綠化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建設綠水青山的內在要求,是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對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森林面積達到2.2億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但是,我國總體上仍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推進國土綠化,改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任重而道遠。”劉東生指出,近年來,一些地區在推進國土綠化中,還存在急功近利,違背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科學原則等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以生態建設之名行生態損毀之實的生態形式主義問題,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能有效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十分必要。
《指導意見》共3個部分16條,對科學綠化提出了哪些明確要求?劉東生用4個關鍵詞進行了概括: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
“關于在哪造的問題,要做好綠化相關規劃,做到‘多規合一’;關于造什么的問題,須做到以水定綠,做到國土綠化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關于怎么造的問題,要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宜封則封、宜飛則飛、宜造則造;關于怎么管的問題,要建立完善養護管護制度和投入機制,保證成林率。” 劉東生說。
科學綠化堅持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
科學綠化是對整個林草生態建設的高水平頂層設計,要求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按照自然稟賦的差異進行科學謀劃。
《指導意見》指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表示,科學綠化就是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開展綠化和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使生態系統發揮更大的生態功能和生產潛力,提升生態建設、生態工程的綜合效益。
“《指導意見》是提升綠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導文件,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它將長期影響我國森林質量、功能以及可持續經營,對構筑我國生態安全屏障發揮重要作用。”尹偉倫說。
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力度,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
記者了解到,2020年我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進一步提升。
劉東生指出,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具有固碳作用,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約是1%,濕地大約0.5%。因此,生態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介紹道,我國已有194個國家森林城市,覆蓋全國26個省份,還建設了一批森林鄉鎮、森林村莊。下一步還將通過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增加碳匯總量,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十四五”時期,科學綠化工作將如何走深入走實?劉東生談到,未來一段時期,整個綠化工作將由過去注重數量向數量和質量并重轉變,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表示,綠化是一個長期任務,必須久久為功。一方面,要遵從生態學的原理及演替規律;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國土綠化的質量水平;再一方面,要把過去簡單增綠拓展到為人類的繁衍和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的綠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則談到,要根據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開展科學綠化試點示范,指導試點省編制實施方案,強化省級層面科學綠化的頂層設計。
“下一步,將抓好《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科學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良好生態保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劉東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