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一攬子便利化舉措
在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涉及貨物、服務的跨境交易及個人用匯,與實體經濟、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主動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用深化改革的辦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陸續推出一攬子便利化舉措,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簡政放權 提升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后,我們可以通過電子化渠道向試點銀行報送相關資料,每月可以節省6天單據整理時間。同時銀行憑匯款指令僅需5分鐘就為我們辦理了1筆付匯,大大節約了我們往返銀行的腳底成本,提升了企業資金周轉效率。”某機電企業有關負責人高興地說。
近年來,銀行和企業依法合規意識和內部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對貿易結算便利化的訴求也愈加強烈。
2019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出臺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政策,精簡業務辦理的流程與材料,賦予審慎合規、信用優良的銀行與企業更多自主權,引導市場形成“企業越誠信、手續越便利”“銀行越合規、審核越自主”的良性循環。
今年以來,進一步優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實施方案,允許非關聯企業服務貿易代墊分攤費用直接在銀行辦理,將退匯和離岸轉手買賣納入實施優化單證審核的業務范疇。截至目前,試點范圍已擴大至全國24個地區。
同時,面對政務服務電子化趨勢,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通過全國聯網,豐富數據基礎,實現核驗入口、操作標準以及紙質與電子核驗的“三統一”,支持銀行跨地區、跨銀行核驗全國稅務備案信息。
今年7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稅務總局發布補充公告,便利“一次備案,多次付匯”,進一步擴大免于稅務備案范圍,拓寬網上辦理渠道,進一步提升對外付匯便利水平。
目前,全國已辦理22萬筆網上核驗,惠及企業逾4萬家。部分銀行將網銀與稅務備案核驗系統連接,企業可通過網銀發起服務貿易付匯申請,真正實現“足不出戶”辦理業務,節約了時間成本。
完善機制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某華僑在國內居住期間突發心肌梗塞住院治療,金額較大超過5萬美元年度便利化額度,銀行因其不能提供資金來源證明,無法立即辦理外匯存款結匯用以支付醫療費用。
在電話了解其實際困難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立即聯系存款銀行對其身份、工作、病情等相關情況予以核實,快速解決匯兌需求,老人得到了及時救治。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包括留學、跨國工作在內的人員跨國交流愈加頻繁。根據業務屬性,相關學費或薪酬收付及結算業務辦理均具有連續性、周期性,但個人每次辦理時向銀行提交材料基本相同。
在了解到市場主體對辦理流程有精簡需求后,今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出臺新政,進一步優化留學學費購付匯及薪酬結售匯手續,在首次提供真實性材料后,留學業務存續期內再次到同一銀行辦理時,無需重復審核,實現銀行提效與個人便利的雙落地。
同時,個人外匯業務涉及主體眾多,用匯需求趨于多樣化、個性化,客觀上難以列舉窮盡,在滿足真實合規的基礎上,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給予銀行一定特殊業務辦理的自主性,以妥善解決個人緊急合理匯兌需求。
以上率下 形成“以機關帶系統”合力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在系統內建立、完善并固化頭部銀企常態化溝通服務機制,定期為市場主體解疑釋惑,做好政策直傳直達。針對主體反映集中的名錄登記、真實性審核等問題,今年以來已陸續發布6期問題解答。
同時,密切跟蹤并綜合評估政策實施效果,通過按月向市場主體問需、問計、問效等方式,暢通市場溝通渠道,同步收集便利化案例400余例,主動了解并回應銀企政策訴求近130項,疏通政策傳導“堵點”,實現服務市場主體與夯實政策儲備的同步落地,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針對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鼓勵分局以“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攻堅克難,主動協調多部門會商,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穩妥高效解決。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跨國公司營業收入受損,境外母公司可對其分銷虧損予以補償,由此產生對利潤補償款的業務需求。由于該類業務涉及貨物、服務等多領域,業務復雜度較高,尚無可明確適用的外匯管理規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指導分支機構深入研究利潤補償項下特別納稅調整相關法規,多次與稅務、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會商,最終在現行政策框架內高效解決該問題。
同時,及時總結分支機構工作經驗,將此類業務操作規范以政策解答形式明確,推廣至全國施行,為今后類似業務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有力優化營商環境。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將繼續以“促便利、防風險”為主線,持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把金融為民理念貫穿在政策制定、落地執行和履職全過程,用為市場主體解決的每一件“小事”,促成群眾獲得感提升這一件“大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