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
聚焦京廣高鐵南段 鐵路建設取得新成就
經過多年的發展,高鐵成了大家出行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成為中國整體領先世界的產業。站在區域看高鐵,它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站在全國看高鐵,它是激發國內經濟循環的新龍頭;站在世界看高鐵,它是發掘世界區位潛能的新動力。
隨著京廣高鐵北京至武漢段常態化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中國高鐵建設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現在,目光聚焦于京廣高鐵南段,從廣州鐵路建設布局出發,客站、鐵路、港口怎樣折射出中國鐵路建設新成就。
智能服務便捷旅客出行
廣州南站位于京廣高鐵最南端,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現有京廣、廣深港、南廣、貴廣、廣珠城際5條高鐵線路交匯于此,目前為全國列車開行對數最多、旅客發送量最大的高鐵車站。
近年來,廣州南站加大客運提質升級,在營造干凈整潔、溫馨舒適的候乘環境同時,以科技賦能推動服務優化升級,提高旅客通行效率,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體驗。
廣州南站。中國鐵路供圖
車票從“有形”變“無形”,售票服務便民化升級。“2013年開始,很多旅客選擇過上‘雙城’生活,工作地在廣州,居住地在中山、江門等地。廣州南站首次在廣珠城際線推出中鐵銀通卡,旅客無需提前購票,刷卡就能進站乘車。”廣州南站售票員宋婷婷說道。2019年,廣州南站又推行電子客票,逐步實現了無紙化的替代。
售票服務的升級還體現在自動售票機的功能多樣化上。2021年以來,廣州南站自動售票機在增加自助辦理退票、改簽功能后,又增加了辦理手機號碼預留(變更)、優惠資質核驗、會員服務等業務,如今的廣州南站自動售票機可以說是一臺多功能復合型自助業務辦理終端。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廣州南站在全國首次啟用24套5G智能化健康防疫核驗平臺,旅客查驗時間由“分鐘級”縮短至“秒級”。據了解,旅客在使用該系統時,只需把身份證放在5G智能健康核驗防疫平臺上,不到2秒健康碼、核酸檢測結果等信息就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大大提升了查驗的準確率,也極大方便了老年、脫網、手機沒電等旅客的安全出行。此外,系統還支持輸入護照、港澳臺通行證等號碼進行查驗。
智慧施工突破技術難題
深江鐵路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開通后有利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經濟圈,可直接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的區域協調發展,使深圳的前海自貿片區與廣州的南沙自貿片區實現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
珠江口隧道工程與深江鐵路的建設緊密相關。珠江口隧道工程位于東莞、廣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是新建深圳至江門鐵路的控制工程,采取明挖法+礦山法+盾構法組合施工。隧道最大埋深106米,為目前國內最大埋深、最高水壓的海底隧道。工程需要在超高水壓環境下進行海底換刀,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難度大、風險多,對施工和設備性能要求極高。
為探索實踐最大埋深、最高水壓下的大盾構穿江越海施工安全技術智能化管控,廣鐵集團共建了包含“四區兩平臺”(盾構法隧道風險源動態識別區、鉆爆法隧道風險源動態識別區、隧道巖樣分析區、盾構道具研究區;盾構遠程操控平臺、盾構施工智慧管控平臺)的大盾構“智慧管控中心”,通過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技術為珠江口隧道的智能建造賦能,助力工程高質高效推進。
其中,“盾構遠程操控平臺”是盾構智慧管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操作人員通過超前地質預報,結合大屏智慧監測和實時動態監控視頻,進行盾構智能分析,以便提前預判和采取應對措施,達到規避風險、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作業的目的。也就是說,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該平臺在千里之外對海底的“巨無霸”進行實時操控。
“盾構施工智慧管控平臺”則可運用智慧化手段將地下不可見施工變成可視化施工,全天候、全方位精準監測盾構運行和關鍵崗位工作情況,高效解決一線施工難題,降低潛在技術管理與作業風險,極大提高盾構施工信息化管控水平并強化施工安全保障。
正在施工的珠江口隧道。王紹紹攝
貨運港口助推物資出海
作為亞歐大陸間的“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持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運送生產生活物資,進一步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際國內雙循環。
其中,南沙港南貨場與鐵路貨場在國際國內貨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沙港南貨場于2022年2月8日正式開通,是南沙港鐵路樞紐配套和海鐵聯運裝卸基地,與廣州港南沙港區“無縫連接”,是南沙港公路、鐵路和港口立體運輸網絡的重要環節。
5月13日,南沙港南站成功打通“穗蓉海鐵班列+成渝中歐班列”海鐵聯運新通道。來自華南、華東地區生產的貨源在南沙港區集結,經南沙港鐵路運抵成都后,接續成渝中歐班列發往歐洲地區。該通道充分發揮了南沙港和成都鐵路港的地域優勢,有助于構建亞歐地區物流新模式,實現內陸沿海雙向貫通、聯動發展。
今年5月30日,南沙港南站開行了首趟中歐班列,來自珠三角地區的優質輕工產品如空調、液晶顯示屏、燈具等經由阿拉山口出境,于15天后抵達俄羅斯沃爾西諾,能比海運節約約60%的時間,為大灣區打造了又一條便捷高效的出口運輸通道。
南沙港航拍圖片。中國鐵路供圖
早在今年1月1日開通的南沙港鐵路貨場,則是珠三角西部貨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筑珠三角西翼各市與廣大內陸地區之間鐵路貨運聯系的重要通道。
據了解,南沙港鐵路開通運營之前,中儲糧發運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從東南亞進口的玉米通過南沙港駁船運至新沙港,通過港內“散改集”后經鐵路專用線裝運火車發往湖南地區。二是通過汽車在下元站提鐵路空箱短駁至廣州鼎盛物流堆場進行驗箱,然后運至廣州新港碼頭,再通過駁船運至南沙糧食碼頭,港內“散改集”后再將重箱船運至黃埔港,在港內通過鐵路專用線或汽運至天河東站裝火車發運至湖南地區。
南沙港鐵路開通后,改變了原有復雜的運輸模式,為南沙地區進出口貿易提供充足運力支持。優化后的發運模式相比之前節省了2次駁船、4次裝卸的過程,初步估算,每批貨物至少減少3天運輸時間,為客戶節省物流成本約10%。(實習生尹柳玉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