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系列報道之一
完善城市社區服務體系 用“小切口”托舉“大民生”
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不僅是市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場所和居住空間,更是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范圍覆蓋各類城市,優先在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城市推進建設。
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主要建設什么樣的服務設施?如何確保方案有力有效落實?
“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和對公共服務的多樣化需求更加迫切。這就要求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張本波認為,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公共服務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張本波分析稱,《實施方案》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入手,從滿足群眾最基本、最迫切的服務需求做起,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補齊民生短板,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新需求。
城市社區是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主要承載空間。張本波表示,《實施方案》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從完善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入手,推動公共服務項目延伸覆蓋到社區,逐步補齊高品質生活社區服務短板,提升城市和社區承載人民美好生活功能,讓更多群眾享受到身邊和“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
據了解,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主要是通過在社區(小區)公共空間嵌入功能性設施和適配性服務,重點面向社區居民適宜步行范圍服務需求,提供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兒童游憩等一種或多種服務。
“通過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可以有效盤活利用城市存量資源,推動優質普惠公共服務向社區延伸下沉,讓居民就近就便享有高品質的社區服務。”在張本波看來,這是一種以“小切口”托舉“大民生”的策略,優先和重點提供養老服務、嬰幼兒托育、兒童托管、社區助餐等群眾急需短缺的服務,逐步填補高品質生活社區服務的空白和短板。
社區服務面對的是日益多層次、多樣化的居民需求,因而不應千城一面,需要區別不同城市類型、針對每個社區的特點精準施策。張本波舉例,如服務設施的建設標準、功能配置、服務項目、建設運營模式等,都需要結合城市和社區實際因地制宜設置。
目前,部分社區已經開展了先行探索,并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張本波同時指出,但也要看到,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改革探索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方向。如規劃布局方面,堅持以城市為單位,統籌政策和資源;在設施建設方面,堅持改造和新建相結合,宜建則建、宜改則改,遵循規模適度、經濟適用、服務高效的建設標準;在服務提供方面,堅持保障基本、價格普惠定位,遵循精準化服務、降成本運營、規模化發展、市場化競爭原則。
《實施方案》提出,綜合考慮人口分布、工作基礎、財力水平等因素,選擇50個左右城市開展試點,每個試點城市選擇100個左右社區作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先行試點項目。對此,張本波認為,通過開展試點,有望帶動全國各類城市布局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最終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體系,讓每個社區都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家園。(實習生王婧玥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