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數據活力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創新試點專用數據機房、國際數據傳輸專用通道……作為我國開放前沿之地,上海某一新片區正全力加快打造數據產業創業發展的首選地,一系列數據基礎設施紛紛在此落地生根。
不只是上海。記者注意到,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呈現出全面鋪開、“多點開花”、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這背后離不開政策的加力加碼。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利用方式向共享匯聚和應用服務能力并重的方向轉變”。
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特聘教授張向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他以網絡基礎設施及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為例闡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408.9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69.6%,千兆寬帶用戶達1.96億戶,5G行業應用已融入76個國民經濟大類,深入融合工業、醫療等重點領域核心環節,“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5萬個。
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我國在用機架規模三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0%,截至2023年,算力中心機架規模穩步增長,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1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的一系列建設成果,為網絡傳得穩、算力算得快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數據“流得動”“用得好”提供有力保障,并進一步支撐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在浙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電商企業和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撐起一片天,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海南,國際數據傳輸專用通道為跨境電商和國際金融產業創造良好條件;在北京,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引領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匯聚,推動算力技術創新應用;在福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促進數據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挖掘;在貴州,數據交易平臺吸引眾多企業參與交易,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在山東、重慶、天津等地,融合基礎設施和政務數據一體化平臺積極探索,為當地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還提到“推動設施互聯、能力互通,推動構建協同高效的國家公共數據服務能力體系”。
在國家數據要素化的進程中,張向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產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與數據要素制度體系、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數據流通與跨境流動、數字中國建設、數據安全體系等共同構成了國家數據要素化“六橫兩縱”總體框架。
張向宏舉例稱,例如在國家政務數據開發利用中,政務大數據平臺作為政務領域數據基礎設施由數據基礎設施企業建設,政務數據從采集到運營等全過程開發利用,由數據技術企業等數據產業主體在可信安全的政務大數據平臺上實施,三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然而,當前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標準不統一、核心技術未突破、應用規模小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此,張向宏建議,應從標準、技術、應用三方面采取措施:
一方面,全國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即將成立,制定和實施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已被列入《國家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另一方面,國家數據局將發布《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把隱私計算等數據可信流通技術作為重點鼓勵發展方向,力爭在三年左右實現資源消耗、傳輸效率等方面的實質性突破;
此外,國家數據局已選擇 18 個城市開展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試點,試點經驗總結提煉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通過普及應用降低成本,實現數據可信流通技術的基礎設施化。(實習生孫晨子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持續加強投資便利化 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 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格,人民幣成為SDR第四大籃子貨幣,完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管理……近年來,中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大幅放寬,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并逐步形成涵蓋股票、債券、衍生品及外匯市場的多渠道多層次開放格局,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 如何持續深化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在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外資金融機構座談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把握好經濟增速和經濟增長質量、內部和外部、投資和消費的動態平衡,繼續堅持實施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與市場溝通,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