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烏鎮
震坤行劉陽:以數智之力調降工業品采購“三高”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方興未艾。如何迎接數字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11月19日至22日,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邀請互聯網企業負責人分享創新故事,解讀發展熱點,洞察智慧未來。
震坤行CTO劉陽。人民網 任峰濤攝
如何在海量庫存中快速找到最合適的工業產品?如果清晰洞察專業客戶在不同場景中的潛在需求,實現反向推薦?如何用數智之力調降工業品采購中的管理、比價、選型“三高”?11月20日,“2024人民之夜@烏鎮咖薈”在浙江烏鎮成功舉辦,數字化工業用品服務平臺震坤行CTO劉陽在現場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
人民網:您第二次參加烏鎮峰會,有什么樣的新感受?
劉陽:我有兩個很直觀的感受:第一個是大模型的發展趨勢很明顯,正從基礎轉向應用;第二個是從整個產業實踐路徑來看,正逐步從消費互聯網過渡到產業互聯網。
去年大家聊得比較多的是海外大模型,今年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國內各行各業的大模型應用,包括我們所在的工業用品賽道也是如此,形成新的超級APP可能性在增加。
人民網:如何理解工業超市這個概念?進入智能化數字化時代,我們的業務形態有什么樣的變化?
劉陽:我們早期提出了工業超市理念,最核心的出發點是,中國廣大的制造業企業在數字化采購過程當中,需求沒有被很好地滿足。工業用品這個行業有幾個很大的特點:第一是品類繁雜,尤其我們中國又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第二是采購選型比價非常難,因為數據量太大;第三是原來的采購方式主要是線下與傳統貿易。基于這個判斷,我們提出要打造一站式的工業用品超市,希望通過數字化以及電子商務的方式,解決廣大制造型的大中小企業的共同訴求。
在早期,我們的經營主要是由需求拉動,制造型企業需要什么商品,我們去尋找什么樣的商品,早期我們其實更多地是在解決商品上架和銷售問題。
隨著企業的發展,我們發現要管理的商品數量越來越多,數量非常龐大,而且工業用品的專業屬性越來越強,小到一個螺絲、螺帽,大到一個精密儀器,有的參數要達到幾百上千個,管理海量商品,一定是要用數字化手段,因為非人力可為。
從需求拉動,逐步過渡到數智化驅動和供應鏈驅動,我們發現,當對海量商品有足夠識別管理能力之后,可以反向推薦給客戶。在不同行業領域里,也逐步積累了很多行業數據,通過大數據識別,就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推薦在不同場景中使用的更適合的商品。
人民網: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工業用品領域?存在哪些難點?
劉陽:在工業用品領域,我們經常把它分成三個環節,智能采購、智能履約交付和智能制造。智能采購環節,主要解決信息流問題,智能履約交付解決物流問題。
在智能采購環節,存在“三高”問題:一是商品管理難度高,因為標準化程度比較低;二是比價難度高,因為有海量的線上和線下供應商;三是選型難度高,每個行業都有特殊的場景選型要求。
基于“三高”痛點,我們針對性地提出了三個AI解決方案,分別叫AI物料管家、AI比價助手和AI推進大腦。
AI到底能發揮什么樣的價值?我舉一個例子:同一個物料,不同的采購企業和不同的供應企業,編碼命名規則都是完全不一樣的,1000個人眼里面1000個哈姆雷特,工業用品這個行業也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把它叫“萬馬奔騰”。
作為平臺型的企業,信息流都在我們這里匯集,通過AI物料管家這樣的產品,我們就能更好地幫助大家理解不同的描述與編碼規則,大大優化了采購流程。對于這個產品,不少客戶的合作意愿非常強烈。
人民網:在新技術加持下,工業領域的發展將呈現什么趨勢?怎樣把握趨勢背后的機遇?
劉陽:工業局部領域其實正在解決數字化績效問題,智能采購、智能履約交付,再加上智能制造,形成了一個智能化有機體。
這樣的優勢是什么?基本可以實現零庫存、按需生產。當工廠生產完之后,能自動化打包配送及交付。這樣一來,大量靠人工協同的中間環節被縮短,產業鏈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大量的應用,制造業的流通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將降低,這個趨勢非常值得期待。
怎樣把握趨勢背后的機遇?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頂層設計尤為重要。在AI時代,打造一款數字化產品要講究產品和市場的平衡。
對于企業與商業組織而言,必須要做足夠的戰略研判,選好切入點。首先,要堅持從價值創造角度出發,只要有價值需求的地方就會有機會;其次,要考慮適合的技術路線,想清楚是選擇大模型還是選擇垂直模型;第三,明確自己核心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