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米油鹽》|“速凍”模式開啟 燃“煤”之需有保障嗎?
進入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近日,寒潮“侵襲”我國大部地區,一些地方氣溫驟降,開啟“速凍”模式。
進入供暖季,作為我國能源供應中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煤炭生產、儲備、運輸情況如何?可否滿足老百姓的用電用暖用氣需求?
人民網《財米油鹽》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1-10月,全國規上原煤產量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10月份,各主要產煤省份日均產量達到1328萬噸。在進口方面,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進口煤炭3.89億噸,同比增長11.9%。
不僅煤炭生產“量大質優”,煤炭儲存也“底氣十足”。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火電廠存煤約2.1億噸,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足夠連續發電37天;重點煤炭企業存煤6900萬噸,同比增長3.7%。
今年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計劃建設一批產能儲備煤礦,用以應對國際能源市場波動、惡劣天氣多發、供需形勢急劇變化等極端情形,從而更好發揮煤炭在能源供應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與此同時,煤炭運輸“動力向‘新’”,馬力十足。為保障供暖用煤運輸,鐵路部門增加運煤專列,加大萬噸大列的使用頻率,讓煤炭快速抵達各地,解決燃“煤”之急。
進入11月份以來,內蒙古中西部鐵路日均發運煤炭50.2萬噸,同比增長超40%。為了方便當地取貨,新疆庫爾勒鐵路物流中心在阿克蘇、喀什、和田、若羌等9個車站開設了“暖心煤”到達業務,列車抵達這9個車站后,卸下部分煤炭,第一時間運到農戶手里,保障當地各族群眾過冬用煤。
科技賦能也為煤炭運輸按下了“加速鍵”。在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黃驊港,借助全流程協同智能化系統,“路港航”可實現無縫銜接。煤炭從完成接卸到上船,整個過程不超90分鐘。通過自動化設備協同作業,一小時可裝船5500噸煤炭,5萬噸級的貨船不到14小時即可滿載起航。
近年來,我國在雙碳目標指引下,煤炭行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煤炭優質產能不斷釋放,煤炭清潔利用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項項數據,無不凸顯出我國煤炭行業逐“新”向“綠”的高質量發展態勢。煤炭,在為千家萬戶的溫暖“小日子”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正在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持續釋放“大能量”。
總策劃:孫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制: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經綸 實習生楊菁菁
攝像:史新培
剪輯:石雪
設計:林珊珊
包裝:趙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