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企改革”系列稿件
股權激勵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編者按:2021年是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關鍵之年,截至6月底,各地、各中央企業改革任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如何繼續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在年底前完成三年總體改革任務的70%以上,是改革主體需要做好的“年度考題”。8月17日起,人民網特別推出“關注國企改革”系列報道,聚焦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實質性突破,改革步入深水區面臨的階段性難題,和突圍攻堅的創新性舉措。
股權激勵,作為一種市場化的中長期激勵方式,有利于充分調動核心骨干人才的積極性,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用好股權激勵工具,正為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注入新動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近年來,國資委負責人多次強調,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支持更多國有企業運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不斷釋放發展活力。
記者梳理發現,股權激勵在國企改革進程中正日益受到關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數量顯著增加。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22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涵蓋了近1.8萬名關鍵核心人才。
當前,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主要有三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分紅和股權激勵以及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激勵方式包括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超額利潤分享、崗位分紅激勵等等。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實踐效果良好,一些公司業績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財務指標表現優于同行業整體平均水平。例如海康威視、烽火通信、中國建筑等企業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建筑是最早實施股權激勵的建筑央企,先后于2013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共實施了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其中,公司于2020年12月24日公布的第四期股票激勵計劃,向2765名激勵對象(包括1名高管和2764名公司關鍵骨干人員)授予A股限制性股票91203.6萬股,進一步擴大股權激勵范圍。中建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單廣袖表示,連續開展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
在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方面,2017年以來,國家電網下屬科技型企業——中國電科院對關鍵崗位一線科研人員開展了崗位分紅激勵!胺旨t激勵保障了科研隊伍穩定性,使企業核心人才保留率上升至98%,也讓科研成果同激勵對象收益緊密相連,有力推動了新技術研發!敝袊娍圃焊痹洪L王繼業表示。
招商證券資深分析師岳恒宇認為,加大股權激勵力度,且不斷擴大激勵力度和范圍,有助于釋放公司增長潛力,彰顯公司長期發展信心。同時,激勵與業績掛鉤,有利于激發企業員工積極性與創新性。
近年來,國企中長期激勵“政策包”和“工具箱”也在不斷豐富。
2019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積極支持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長效激勵約束機制;2020年4月,國資委在總結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2021年1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雙百企業”和“科改示范企業”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操作指引》,指導相關企業率先推進改革工作。
周麗莎指出,與以往的激勵政策相比,國有企業的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條件和政策邊界更為清晰,調動了企業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帶動企業經營水平普遍提升。
與此同時,由于股權激勵政策性強、專業性高,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政策性、合規性、科學性等多種因素,這也導致部分改革實踐出現了堵點、難點。
“實際上,針對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的政策實施一直在推進,但進展相對較慢!敝袊呖茖W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告訴記者,當前一些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存在持股比例低、定價不合理、小股東缺少話語權等情況,這會影響員工的參與積極性。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改革實踐過程中還有待深入探索。
6月4日,國資委主任郝鵬在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會上表示,近期在系統推進創新激勵、探索骨干員工跟投等方面,還在研究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
此外,在推進國企薪酬改革過程中,高管薪資多寡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捌脚_是國家提供的,由于擁有制度上、資源上的優勢,國企與民企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同!毙旌椴耪J為,一方面,國企薪酬改革要引入競爭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另一方面,改革要有自上而下的堅定決心,一定要打破“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讓高管薪酬與企業效益形成利益捆綁,從而讓激勵機制更加科學、有效。
“薪酬體系的優化應堅持與績效考核緊密掛鉤,最終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薪酬分配機制。”周麗莎還建議,要在分析企業類型、實際現狀和未來規劃的基礎上,確定、優化薪酬體系,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效率。
【相關報道】
“關注國企改革”:市場化機制添活力 國企改革打造科技創新“特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